『柔静太极拳研艺社』之缘起要追溯至本社创社社长谢秉中之师傅,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杨家太极拳始祖杨露禅孙澄甫之子,第四代嫡传杨守中(振铭)初致香港的第一位弟子,张世贤。六十年代,张世贤寿宴席上倡议创立柔静太极拳社,以凝聚同门及推广杨家太极拳艺,将健康带给群众,时和议者众,余允负责筹备,可惜事与愿违终成泡影。七十年代承教育司署委授太极拳导师之后,张师重提组太极拳社,亦因时机不就未能成事。八十年代张师骑鹤归西,组社之事仍未有寸进,吾耿耿于怀,有愧于心。直至一九九二年,因时际会,得各位友好及徒弟协助得以成立,完成师愿卸下仔肩,取名『柔静太极拳研艺社』。瞬间二十五载。冀望将来承先启后发展更上层楼。
张公世贤原籍安徽省绍兴慎余人,为人谦谦君子彬彬有礼。世代书香,父为撨台,门庭食客逾百,童年及长具与身怀绝学之士为侣,授与养生之术及儒道之学,及长就读大学医科,日寇侵华前为深圳市南头医院院长,潜修道学,偶阅张三丰经文,言及太极阴阳动静之机互补之理,乃遍寻太极高手,幸遇包姓太极拳师愿为教导太极拳艺,以三佰元年薪礼聘并包食宿。日寇侵华深圳沦陷,张师避战乱移居元朗入住大旗岭筱庐,不求闻达,悬壶济世,于元朗大马路永安堂西药房执业,香港沦陷期间被邀请任元朗区区疫所所长。
和平后,四八年国共交替,杨家太极拳始祖杨露禅嫡孙杨澄甫长男,第四代嫡传杨守中(振铭)宗师避乱暂居香港,后知悉元朗乃渔米之乡,生活简朴,适宜蛰居。当杨氏伉俪与女儿一行数人车抵元朗,于旧墟南门口前巧遇故友灰沙围教头聂智飞先生,寒暄之后,聂急速知会张世贤告知其仰慕日久之杨师刚扺元朗,乃联袂协助搬运行李,并于冠元酒家设午膳。杨师与张公具为外省人,宛如他嫏遇故知,更为亲密。张公得此机遇乃紧随杨师学艺,二人相处融洽,亦师亦友。张公亦为杨师之家庭医生,更在元朗为杨师组班授拳,邀绅商名流为数约十二,三人参与习拳,此为杨师扺香港授拳之第一班学生。转眼两年余,此时叶大德四处寻访杨师下落。两年后终得知杨师居于元朗,遂加入习拳行列,其后为杨师于西环组班,自此杨师便要从元朗往香港授拳,两地奔波极为疲累,其后元朗之一众学生为免杨师疲于两地奔跑,更为其将来发展设想,于是协助于湾仔骆克道顶让一层单位,并粉饰后,作为杨师授拳及居住之所。是故杨师与元朗学生之感情特别浓厚。杨师性素低调,唯每年寿诞,元朗之学生皆联袂到湾仔寓所祝寿,若元朗之学生家有喜事设宴相邀,杨师亦乐于参与,其他者则免矣。张公为追随杨师学艺,毅然结束元朗业务跟随到湾仔,经营一中药店及执业行医,以方便学艺,用心钻研及探索杨家太极拳的真谛。三年后中药店亏蚀殆尽,才折返元朗重操故业,其时亦已得杨师倾囊相授,尽得个中真传,学有所成,更悟知拳则动中有静,坐则静中有动,互相参证,不特身体日健,而道体也日增,此真乐在其中,较之名利外在之享受,有霄壤之别矣。居港岛期间张公协助杨师比划研讨出版“双人图解太极拳用法及变化”,笔之于书,拳艺更上一层楼。叶大德亦在此期间拜师,四正四隅用法则由杨师与徒弟叶大德合摄示范,公开拳中用法秘傅。
谢秉中口述:柔静太极拳研艺社创社社长
(陆燕欣笔录及图片搜集与注释)
二零一七年
谢秉中师父
陆燕欣女士
却想查看更多 请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