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关信基教授感言

    我的探索 – 太极拳拳艺


    第一次学太极拳是在一九五九年念大学的时候。班上一位同姓的同学怂恿我跟他学。我本来兴趣不大,只是盛情却,也就答应了。我们每天晚上在学校行政楼裹面的走廊练习。有趣的是,他只教我一个式子──左右揽雀尾──说这一个式子学得好,勤练习,就够了。我一次便学会了。左右揽雀尾可以连续不断的打到碰到墙壁才从头再来。我居然坚持不懈整整一个学期。到今天我最喜欢的太极拳架式依然是揽雀尾。


    阔别太极拳差不多有三十多年,有一天太太介绍说她任教的地方有为校内、外人士开太极拳初班。从那时候开始,我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园里参加了三个不同的班,也就是跟过三位老师学过这门拳艺。前两班教的都是二十四式,后者是八十五式。二十四式比较简单易学,适合当时极为繁忙的我〈其实今天的我也决不清闲〉。但真正体会太极拳之妙是两年前开始跟柔静太极拳学艺之后。体会的总结是不能急于求成,必须按部就班。太极拳就是苦功夫,没捷径。


    记得初学的时候喜欢看太极拳书,看得很起劲,而且愈看愈深。有用吗?不能说没用。例如太极拳的历史、派别源流、架式的基本系统。这些只是知识,实践方面用不上。至于浅显易明,可供实践的道理。例如要放松,看了、董了都没用。还得等待式子熟练后才能完全掌握。其他很多关键的原则看了书也只是不求甚解的吸收。一直到中班〈例如沉肩坠肘〉和高班〈例如中正安舒〉程度之后,在师傅的解析或当场纠正,甚至反覆纠正后才真正领悟。


    苦功夫的另一例子是虚灵顶劲,虚灵就是要放弃杂念。这可说来容易做时难。头半年,杂念一来便生气,练不下去。后来定定心再试,好一些。最后用心感觉身手的轻松,动作的节奏,那时才告别杂念。至于顶劲,依然不知所云,也从来没请教过师傅。


    急于求成其实后患无穷。一个式子学坏了,改起来比学一个新式子难得多。这辈子在太极拳练习方面走了不少冤枉路。只怪没有缘份,早点儿碰上柔静。柔静师傅们性格、教法各异。卢师傅擅长细心引导;屈师傅对改正特别严格;曾师傅偶有精辟见解。三位合起来,真使我们如沐春风,受益良多。


    最后一个小小的体会是关于太极拳的第一式─起式。师傅第一天教初班这一式的时候,说了这么一句:“这一式看起来简单,可真重要得很。”当时听了觉得无法同意。日后相当一段日子也不曾回想这番话。一直到高班学完了,再没有师傅从旁指导,需要自己摸索众多招式的时候,才发现了起式因为涵盖了许多道理对整套拳练习有开导作用。我以前不重示起式前的准备功夫,现在我不光做了,还花几分钟入静,跟着用心把起式打好,这样整套太极拳会感觉得心应手。结论是不要小看表面简单的东西。

  • 【返回】
Copyright © 柔靜太極拳研藝社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