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關信基教授感言

    我的探索 – 太極拳拳藝


    第一次學太極拳是在一九五九年念大學的時候。班上一位同姓的同學慫恿我跟他學。我本來興趣不大,只是盛情卻,也就答應了。我們每天晚上在學校行政樓裹面的走廊練習。有趣的是,他只教我一個式子──左右攬雀尾──說這一個式子學得好,勤練習,就夠了。我一次便學會了。左右攬雀尾可以連續不斷的打到碰到牆壁才從頭再來。我居然堅持不懈整整一個學期。到今天我最喜歡的太極拳架式依然是攬雀尾。


    闊別太極拳差不多有三十多年,有一天太太介紹說她任教的地方有為校內、外人士開太極拳初班。從那時候開始,我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裡參加了三個不同的班,也就是跟過三位老師學過這門拳藝。前兩班教的都是二十四式,後者是八十五式。二十四式比較簡單易學,適合當時極為繁忙的我〈其實今天的我也決不清閑〉。但真正體會太極拳之妙是兩年前開始跟柔靜太極拳學藝之後。體會的總結是不能急於求成,必須按部就班。太極拳就是苦功夫,沒捷徑。


    記得初學的時候喜歡看太極拳書,看得很起勁,而且愈看愈深。有用嗎?不能說沒用。例如太極拳的歷史、派別源流、架式的基本系統。這些只是知識,實踐方面用不上。至於淺顯易明,可供實踐的道理。例如要放鬆,看了、董了都沒用。還得等待式子熟練後才能完全掌握。其他很多關鍵的原則看了書也只是不求甚解的吸收。一直到中班〈例如沉肩墜肘〉和高班〈例如中正安舒〉程度之後,在師傅的解析或當場糾正,甚至反覆糾正後才真正領悟。


    苦功夫的另一例子是虛靈頂勁,虛靈就是要放棄雜念。這可說來容易做時難。頭半年,雜念一來便生氣,練不下去。後來定定心再試,好一些。最後用心感覺身手的輕鬆,動作的節奏,那時才告別雜念。至於頂勁,依然不知所云,也從來沒請教過師傅。


    急於求成其實後患無窮。一個式子學壞了,改起來比學一個新式子難得多。這輩子在太極拳練習方面走了不少冤枉路。只怪沒有緣份,早點兒碰上柔靜。柔靜師傅們性格、教法各異。盧師傅擅長細心引導;屈師傅對改正特別嚴格;曾師傅偶有精闢見解。三位合起來,真使我們如沐春風,受益良多。


    最後一個小小的體會是關於太極拳的第一式─起式。師傅第一天教初班這一式的時候,說了這麼一句:「這一式看起來簡單,可真重要得很。」當時聽了覺得無法同意。日後相當一段日子也不曾回想這番話。一直到高班學完了,再沒有師傅從旁指導,需要自己摸索眾多招式的時候,才發現了起式因為涵蓋了許多道理對整套拳練習有開導作用。我以前不重示起式前的準備功夫,現在我不光做了,還花幾分鐘入靜,跟着用心把起式打好,這樣整套太極拳會感覺得心應手。結論是不要小看表面簡單的東西。

  • 【返回】
Copyright © 柔靜太極拳研藝社. All Rights Reserved.